秦艽(秦艽的简介【名称】:秦艽【别名】: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拧、西秦艽、左秦艽、萝卜艽、辫子艽【药材类别】:根茎类【性味】:苦;辛;微寒。①《本经》:苦,平。②《别录》:辛,微温,无毒。【)

秦艽 0关注

秦艽概述

秦艽的简介【名称】:秦艽【别名】: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拧、西秦艽、左秦艽、萝卜艽、辫子艽【药材类别】:根茎类【性味】:苦;辛;微寒。①《本经》:苦,平。②《别录》:辛,微温,无毒。【 [详情]
  • 中英文名称:秦艽 
  • 功效与作用: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 主要价值: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精选图文

更多

秦艽功效与作用

秦艽的简介

【名称】:秦艽

【别名】: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拧、西秦艽、左秦艽、萝卜艽、辫子艽

【药材类别】:根茎类

【性味】:苦;辛;微寒。

①《本经》:苦,平。

②《别录》:辛,微温,无毒。

【归经】:入肝、胃、胆经。

①《汤液本草》:手阳明经。

②《本草蒙筌》:入手太阳经。

③《纲目》:手、足阳明经,兼入肝、胆。

【入药部分】:为龙胆科植物秦艽、粗茎秦艽、麻花艽、达乌里秦艽的根。

【产地和分布】:生长于海拔400米至2,400米的地区,多生在路旁、草甸、河滩、水沟边、林下、山坡草地以及林缘。

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宁夏、河北、陕西、新疆、东北、山西等地。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厘米。直根粗壮,黄圆形,多为独根,或有少数分叉者,微呈扭曲状,黄色棕色。茎单一,圆形,节明显,斜升或直立,光滑无毛。基生叶较大,披针形,先端尖,全缘,平滑无毛,茎生叶较小,对生,叶基联合,叶片平滑无毛,叶脉5出。聚伞花序由多数花簇生枝头或腋生作轮状,花冠先端5裂,蓝色或蓝紫色。蒴果长椭圆形。种子细小,距圆形,棕色,表面细网状,有光泽。花果期7-10月。

秦艽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主风湿痹通痛;筋骨拘挛;手足不遂;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黄疸。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①《本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②《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③《药性论》:利大小便,瘥五种黄病,解酒毒,去头风。

④《四声本草》:疗酒黄,黄疸。

⑤《日华子本草》:主骨蒸,治疳及时气。

⑥《珍珠囊》:去阳明经风湿痹,仍治口疮毒。

⑦《医学启源》:治口噤,肠风泻血。《主治秘要》云,养血荣筋,中风手足不遂者用之。去手足阳明下牙痛,以去本经风湿。

⑧王好古:泄热,益胆气。

⑨《纲目》:治胃热,虚劳发热。

⑩《本草正》:解温疫热毒,骨蒸发热,潮热烦渴及妇人胎热,小儿疳热瘦弱。

附方

①治中风手足阳明经,口眼歪斜,恶风恶寒,四肢拘急:升麻、葛根、甘草(炙)、芍药、人参各半两,秦艽、白芷、防风、桂枝各三钱。上细切。每服一两,水二盏,连须葱白三茎,长二寸,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后。服药毕,避风寒处卧,得微汗出则止。(《卫生宝鉴》秦艽升麻汤)

②治背痛连胸:秦艽一钱五分,天麻、羌活、陈皮、当归、川芎各一钱,炙甘草五分,生姜三片,桑枝三钱(酒炒)。水煎服。(《医学心悟》秦艽天麻汤)

③治风中经络而痛:羌活一钱五分,当归二钱,川芎一钱,熟地三钱,秦艽、白芍(酒炒)、独活各一钱五分。(《不知医必要》秦艽汤)

④治黄:秦艽一大两。细锉,作两贴子,以上好酒一升,每贴半升,酒绞取汁,去滓。空腹分两服,或利便止。(《海上集验方》)

⑤治黄疸,皮肤眼睛如金黄色,小便赤:秦艽五两,牛乳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一两服。(孙思邈)

⑥治虚劳潮热,咳嗽,盗汗不止:秦艽(去苗、土)、柴胡(去苗)、知母、甘草(锉、炙)各一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圣济总录》秦艽汤)

⑦治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气粗,四肢困倦,夜有盗汗:柴胡、鳖甲(去裙,酥炙,用九肋者)、地骨皮各一两,秦艽、当归、知母各五钱。上六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青蒿五叶,乌梅一个,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临卧,各一服。(《卫生宝鉴》秦艽鳖甲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

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久痛虚羸,溲多、便滑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菖蒲为之使。

②《药性论》:畏牛乳。

③《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人,及小便不禁者勿服。

④《本草汇言》:凡病阴虚血燥,精竭髓衰之证,非配大剂滋养药不可。

⑤《本草从新》:大便滑者忌用。

热门文章推荐

相关问答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热门药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