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牡荆(山牡荆的介绍 山牡荆(学名:Vitexquinata),又名乌甜树、山埔姜为马鞭草科牡荆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落叶乔木。据林业部门调查,目前发现江西有山牡荆古树6处8株,主要生长于海)

山牡荆 0关注

山牡荆概述

山牡荆的介绍 山牡荆(学名:Vitexquinata),又名乌甜树、山埔姜为马鞭草科牡荆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落叶乔木。据林业部门调查,目前发现江西有山牡荆古树6处8株,主要生长于海 [详情]
  • 中英文名称:山牡荆 Vitex quinata (Lour.) F. N. Will.
  • 别名:莺歌、山埔姜、薄姜木、山蚊荆、山布荆、五指疳、五指风、山紫荆、麻仔、乌甜仔、乌甜树

精选图文

更多

山牡荆功效与作用

山牡荆

山牡荆的介绍

山牡荆(学名:Vitex quinata),又名乌甜树、山埔姜为马鞭草科牡荆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落叶乔木。
据林业部门调查,目前发现江西有山牡荆古树6处8株,主要生长于海拔300米以下的石灰岩或红色砂砾岩丘陵。永丰光明村的1株山牡荆胸围3.85米,树高16米,树龄约一千年。萍乡市芦溪的1株山牡荆古树,胸围近2米,树高18米,树龄一千五百年左右。可做药用,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山牡荆的形态特征


山牡荆是常绿乔木,高4-12米,树皮灰褐色至深褐色;小枝四棱形,有微柔毛和腺点,老枝逐渐转为圆柱形。


山牡荆为掌状复叶,对生,叶柄长2.5-6厘米,有3-5小叶,小叶片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顶端渐尖至短尾状,基部楔形至阔楔形,通常全缘,两面除中脉被微柔毛外,其余均无毛,表面通常有灰白色小窝点,背面有金黄色腺点;中间小叶片长5-9厘米,宽2-4厘米,小叶柄长0.5-2厘米,两侧的小叶较小。


山牡荆的聚伞花序对生于主轴上,排成顶生圆锥花序式,长9-18厘米,密被棕黄色微柔毛,苞片线形,早落;花萼钟状,长2-3毫米,顶端有5钝齿,外面密生棕黄色细柔毛和腺点,内面上部稍有毛,花冠淡紫色,长1厘米左右,顶端5裂,二唇形,下唇中间裂片较大,外面有柔毛和腺点;雄蕊4,伸出花冠外,花丝基部变宽而无毛,子房顶端有腺点。


山牡荆的核果球形或倒卵形,幼时绿色,成熟后呈黑色,宿萼呈圆盘状,顶端近截形。
山牡荆的花期5-7月,果期8-9月。

山牡荆的生态习性

山牡荆生于海拔180-1200米的山坡林中。

山牡荆的品种分类

主要变种
龙州山牡荆(新拟) 
本变型的主要特点是:在于果实密被细毛。果期8月。
产广西龙州。生于海拔500米的丘陵、山顶密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广西龙州。

微毛布惊(云南植物志) 
本变种主要特点:小叶通常5,很少为3,中间的1枚小叶较大,长圆形至椭圆形,长15-20厘米,宽5-8.5厘米,顶端骤尖呈尾状,基部近圆形或楔形,侧生小叶较小,基部常偏斜,表面近无毛,干后带黑色,通常有小窝点。花冠内面在花丝着生处被长柔毛。
产广西、贵州、云南。生于海拔650-1700米的山坡疏林或山谷路旁。分布于泰国、中南半岛至菲律宾。
根及树干髓部用于止咳、定喘、镇静、退热(《云南植物志》)。

山牡荆的分布区域

国内分布
江苏省, 浙江省, 江西省, 福建省, 台湾省, 湖北省, 湖南省, 海南省, 广东省, 广西自治区,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国外分布
东南亚地区; 亚洲热带; 中南半岛; 日本。

山牡荆的化学成分

药材上黄荆子或牡荆子实际上是植物黄荆、牡荆和荆条果实的总称,采摘时不予区分。其实牡荆子与黄荆子的化学成分虽有共同点,但也有许多不同点,药性并不完全相同。
特别是牡荆子所含的黄酮类成分有调节激素水平作用,欧美国家民间跟医学界都因此把牡荆子作为妇女生理保健的首选药物,用来舒缓妇女经前综合症群及更年期症状;牡荆子所含的牡荆素和牡荆生物碱是天然防癌抗肿瘤良药;牡荆子中含的黄酮类、强心苷、环烯醚萜类以及植物甾体激素类等成分,则具有了明显的降血压、降血脂、治疗脂肪肝和保肝利胆的功效。
我国民间有的地方只单纯采摘牡荆子入药和当保健茶食用,绝不混杂黄荆子和荆条子。虽有偏颇,但也确有其科学性的一面。

【成分】牡荆子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β-丁香烯、丁香烯氧化物、β-榄香烯(β-elemene)、a-蒎烯、对-聚伞花素、1,8-桉叶素、柠檬烯等。还含丁香酸(syringicacid)、香草酸(vanillicacid)、牡荆木脂素(vitexlig-nan)、黄酮苷、强心苷、生物碱、氨基酸、中性树脂等。

山牡荆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山牡荆的作用用途

山牡荆的木材适于作桁、桶、门、窗、天花板、文具、胶合板等用材(《海南植物志》)。
山牡荆的根茎,枝叶入药,味淡性平。止咳定喘,镇静退热。治支气管炎,小儿发热不安,止咳定喘。

热门文章推荐

相关问答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热门植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