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荬菜(学名:Ixeris denticulata)是一种菊科植物。这种植物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此外,远东、蒙古、日本、朝鲜及越南也有。
苦荬菜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去腐化脓、止血生机功效;可治疗疮、无名肿毒、子宫出血等症。
苦荬菜为一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生多数须根。
苦荬菜的茎直立,高10-80厘米,基部直径2-4毫米,上部伞房花序状分枝,或自基部多分枝或少分枝,分枝弯曲斜升,全部茎枝无毛。
苦荬菜基生叶花期生存,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包括叶柄长7-12厘米,宽5-8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渐狭成长或短柄;中下部茎叶披针形或线形,长5-15厘米,宽1.5-2厘米,顶端急尖,基部箭头状半抱茎,向上或最上部的叶渐小,与中下部茎叶同形,基部箭头状半抱茎或长椭圆形,基部收窄,但不成箭头状半抱茎;全部叶两面无毛,边缘全缘,极少下部边缘有稀疏的小尖头。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花序梗细。总苞圆柱状,长5-7毫米,果期扩大成卵球形;总苞片3层,外层及最外层极小,卵形,长0.5毫米,宽0.2毫米,顶端急尖,内层卵状披针形,长7毫米,宽2-3毫米,顶端急尖或钝,外面近顶端有鸡冠状突起或无鸡冠状突起。舌状小花黄色,极少白色,10-25枚。
苦荬菜瘦果压扁,褐色,长椭圆形,长2.5毫米,宽0.8毫米,无毛,有10条高起的尖翅肋,顶端急尖成长1. 5毫米喙,喙细,细丝状。
苦荬菜冠毛白色,白色,纤细,微糙,不等长,长达4毫米。花果期3-6月。
苦荬菜生于山坡林缘、灌丛、草地、田野路旁,海拔300-2 200米。
种子播前处理:在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初始温度为40℃-45℃的温水中,经过2小时后捞出种子再控净水。
生产用地的准备:选择在平坦无积水砂壤土地或山坡地,先施入发酵好的农家肥每亩3000kg,深翻地25cm,作宽1.2m的平畦。
播种时间:7月下旬-8月中旬;
播种方法:一种是条播或采用撒播;
苗期管理:浇水、间苗、定苗、虫害的防治、追肥;
采收时间:在七月中下旬,采收后扎捆支在一起晾晒,当含水量降至13-15%时,即可贮藏。
苦荬菜具有产量大,质量高,保证其制剂的安全、有效、可控,解决了抱茎苦荬菜中药材可持续利用问题。
冬季种植苦荬菜,很容易受蚜虫和害螨为害,常常群集在生长点的嫩叶上刺吸汁液,使生长点萎缩,嫩叶卷曲畸形,造成束顶,不长新根,不发新叶,植株越长越小,并逐渐失绿黄化枯萎死亡,还诱发煤烟病和传播病毒病,缩短生长期,使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下降。所以,冬季种苦荬菜要注意防治蚜虫和害螨,以保护生长点和嫩叶。
当冬季种植的苦荬菜成活后,注意检查苦荬菜的生长点和嫩叶,发现生长点和嫩叶上有少量蚜虫或害螨吸附,并慢慢爬动时,就要叶面喷洒一次1500倍50%吡蚜酮水溶液,或1500倍20%噻虫嗪水溶液,或1000倍10%吡虫啉水溶液,或1000倍0.5%藜芦碱水溶液进行防治。科属关系
苦荬菜属菊科植物,在花部形态和花序结构上,与分布非洲的萼角花科有很大的相似性,
但是胚珠却是顶生的,种子有胚乳,花柱不裂,又显示出较大的差异。
菊科与茜草科有共同的花柱2裂柱,酚类物质在这两科中普遍分布,
茜草科的九节草属花部5基数,子房有1个基生的胚珠,显示出二者之间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但茜草科中的亚科(Cinchoneideae)的染色体基数 x=11,又并不是菊科染色体的基数。
桔梗科在一致的合瓣花冠、下位子房,及其某些亚科或属中的花药聚合等性质上表现出与菊科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但却缺乏菊科与茜草科共有的酚类物质。
植物系统学家对菊科的亲缘关系及其起源有不同的观点。
抱茎苦荬菜
抱茎苦荬菜与苦荬莱的主要区别为开花时基部叶常不枯死,叶面常有微毛;茎生叶抱茎,因此而得名曰抱茎苦荬菜。叶基部为全叶片的最宽部份,中下部叶片羽状深裂,向上则裂片变浅而至成齿状,或近全缘。头状花序直径约1厘米;总苞长约5—6毫米。瘦果长约2.5毫米,有长约0,5毫米的喙。花果期4—7月。
抱茎苦荬菜生于路边、山坡,荒野;中国各地普遍分布。
抱茎苦荬菜属菊科植被,菊科是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最大的1科,有一致的小花结构。小花管状,辐射对称,或舌状而两侧对称,或花冠管状而花冠裂片二唇形。多数小花密集排列,外覆以总苞片而形成一致的头状花序。
共13族1300余属,近22万种,除南极外,全球分布。
由于本科在结构上、繁殖上的种种特点,如萼片变成冠毛、刺毛,有利于果实远距离传播;部分种类具块茎、块根、匍匐茎或根状茎,有利于营养繁殖的进行;此外,花序的构造和虫媒传粉的高度适应等等,促使它很快的发展与分化,从而达到属、种数和个体数均跃居现今被子植物之冠。
中国约有220属近3000种,全国各地分布,其中异裂菊属、复芒菊属、太行菊属、画笔菊属、重羽菊属、黄缨菊属、川木香属、球菊属(Bolocephalus)、葶菊属、栌菊木属、蚂蚱腿子属、花佩属、华蟹甲草、华千里光属、紫菊属、君范菊属等15属为中国特有。苦荬菜分布于陕西(华阴、眉县、城固、勉县)、江苏(具体地点不详)、浙江(遂昌、丽水、昌化)、福建(永安)、安徽(各地)、台湾(台东、台北)、江西(南昌)、湖南(具体地点不详)、广东(连平)、广西(百色)、贵州(江口、望谟)、四川(南川)、云南(昆明、大理、丽江)。
苦荬菜在中南半岛、尼泊尔、印度、锡金、克什米尔地区、孟加拉、日本也有广泛分布。
苦荬菜的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苦荬菜含有以下化学成分
1、乙酸降香萜烯醇酯
2、3β-acetoxy-11-oxours-12-ene
3、齐墩果酸
4、齐墩果烷
5、8-去氧青蒿内酯
6、七叶内酯
7、阿魏酸
8、香草酸
9、抱茎苦荬菜素
10、正二十六醇
11、β-谷甾醇
12、胡萝卜苷
13、木犀草素
14、木犀草苷
312 阅读 21-09-04
390 阅读 21-09-04
505 阅读 21-09-04
291 阅读 21-09-04
294 阅读 21-09-04
458 阅读 2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