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七(海南三七的介绍 海南三七又名羽花姜,在台湾又称圆唇番郁。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块状。叶片椭圆状矩圆形,长17~27厘米,宽7.5~9.5厘米,叶面淡绿色,有深绿色斑纹,叶脉两侧深绿色,叶背紫色;叶柄)

海南三七 0关注

海南三七概述

海南三七的介绍 海南三七又名羽花姜,在台湾又称圆唇番郁。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块状。叶片椭圆状矩圆形,长17~27厘米,宽7.5~9.5厘米,叶面淡绿色,有深绿色斑纹,叶脉两侧深绿色,叶背紫色;叶柄 [详情]
  • 中英文名称:海南三七 Kaempferia rotunda L.
  • 别名:羽花姜

精选图文

更多

海南三七功效与作用

海南三七

海南三七的介绍

海南三七又名羽花姜,在台湾又称圆唇番郁。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块状。叶片椭圆状矩圆形,长17~27厘米,宽7.5~9.5厘米,叶面淡绿色,有深绿色斑纹,叶脉两侧深绿色,叶背紫色;叶柄短,槽状。穗状花序有花4~6朵,春季直接自根茎发出,先叶抽出,生于长4.5~7厘米的紫褐色苞片中;花冠管与萼片等长,条形,白色,开花时平展,侧生退化雄蕊披针形,白色,直立,唇瓣蓝紫色近圆形,深2裂至中部以下,美丽、芳香。花期4~5月。
海南三七的花美丽,芳香,可供观赏;亦可供药用,能治跌打损伤。

海南三七的形态特征

根茎
海南三七的根茎块状,根粗。


海南三七是先开花,后出叶;叶片长椭圆形,长17-27厘米,宽7.5-9.5厘米,叶面淡绿色,中脉两侧深绿色,叶背紫色;叶柄短,槽状。


海南三七的头状花序有花4-6朵,春季直接自根茎发出;苞片紫褐色,长4.5-7厘米;花萼管长4.5-7厘米,一侧开裂;花冠管约与萼管等长,花冠裂片线形,白色,长约5厘米,花时平展,侧生退化雄蕊披针形,长约5厘米,宽约1.7厘米,白色,顶端急尖,直立,稍靠叠;唇瓣蓝紫色,近圆形,深2裂至中部以下成2裂片,裂片长约3.5厘米,宽约2厘米,顶端急尖,下垂;药隔附属体2裂,呈鱼尾状,直立于药室的顶部,边缘具不整齐的缺刻,顶端尖。
海南三七的花期4—5月。

海南三七的生态习性

海南三七生于草地阳处或栽培。
海南三七喜高温、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宜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疏松的砂质壤土。生长适温为20~28℃。

海南三七的栽培技术

海南三七可采用地栽或盆栽栽培。栽培过程中要施足基肥。春至秋季施肥2~3次,冬季要停止施肥。

海南三七的繁殖方式

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分株繁殖

一般采用根茎进行分株繁殖。繁殖时,选择饱满而多芽的根茎,贮藏于沙中越冬。次年3~4月栽种时取出,折取1年生的根茎,伤口用草木灰涂上,随折随种。在广州地区可在叶凋萎休眠时,留在盆土中越冬,保持盆土微湿润即可,翌春发芽前分植。海南三七可采用地栽或盆栽栽培。栽培过程中要施足基肥。春至秋季施肥2~3次,冬季要停止施肥。

海南三七的分布区域

海南三七在中国产于广东南部、海南、广西、台湾。

海南三七在国外亚洲南部至东南部有分布。

海南三七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海南三七的园林用途

海南三七由于叶片上面有鱼骨状美丽的花纹,叶背紫色,为美丽的观叶植物,可用于园林阴湿处布置或盆栽室内观赏;同时由于其先花后叶,花多而艳丽,4枚瓣片红白相应显得十分淡雅,观花效果也很好。目前,在人工控制栽培条件下可在春节前开花。

热门文章推荐

相关问答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热门植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