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次关注 21-09-04
497次关注 21-09-04
399次关注 21-09-04
罗布麻(学名:A. venetum L.),别称红麻、茶叶花、红柳子等,直立半灌木,高1.5-3米,一般高约2米,最高可达4米,生长于河岸、山沟、山坡的砂质地,在中国淮河、秦岭、昆仑山以北各省(自治区)都有罗布麻分布,有清火,降压,强心,利尿。治心脏病等作用。
直立半灌木,高1.5-3米,一般高约2米,最高可达4米,具乳汁;枝条对生或互生,圆筒形,光滑无毛,紫红色或淡红色。叶对生,仅在分枝处为近对生,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至卵圆状长圆形,长1-5厘米,宽0.5-1.5厘米(最大的达8×2.2厘米),顶端急尖至钝,具短尖头,基部急尖至钝,叶缘具细牙齿,两面无毛;叶脉纤细,在叶背微凸或扁平,在叶面不明显,侧脉每边10-15条,在叶缘前网结;叶柄长3-6毫米;叶柄间具腺体,老时脱落。
圆锥状聚伞花序一至多歧,通常顶生,有时腋生,花梗长约4毫米,被短柔毛;苞片膜质,披针形,长约4毫米,宽约1毫米;小苞片长1-5毫米,宽0.5毫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或卵圆状披针形,两面被短柔毛,边缘膜质,长约1.5毫米,宽约0.6毫米;花冠圆筒状钟形,紫红色或粉红色,两面密被颗粒状突起,花冠筒长6-8毫米,直径2-3毫米,花冠裂片基部向右覆盖,裂片卵圆状长圆形,稀宽三角形,顶端钝或浑圆,与花冠筒几乎等长,长3-4毫米,宽1.5-2.5毫米,每裂片内外均具3条明显紫红色的脉纹;雄蕊着生在花冠筒基部,与副花冠裂片互生,长2-3毫米;花药箭头状,顶端渐尖,隐藏在花喉内,背部隆起,腹部粘生在柱头基部,基部具耳,耳通常平行,有时紧接或辏合,花丝短,密被白茸毛;雌蕊长2-2.5毫米,花柱短,上部膨大,下部缩小,柱头基部盘状,顶端钝,2裂;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所组成,被白色茸毛,每心皮有胚珠多数,着生在子房的腹缝线侧膜胎座上;花盘环状,肉质,顶端不规则5裂,基部合生,环绕子房,着生在花托上。
蓇葖2,平行或叉生,下垂,箸状圆筒形,长8-20厘米,直径2-3毫米,顶端渐尖,基部钝,外果皮棕色,无毛,有纸纵纹;种子多数,卵圆状长圆形,黄褐色,长2-3毫米,直径0.5-0.7毫米,顶端有一簇白色绢质的种毛;种毛长1.5-2.5厘米;子叶长卵圆形,与胚根近等长,长约1.3毫米:胚根在上。花期4-9月(盛开期6-7月),果期7-12月(成熟期9-10月)。
生长于河岸、山沟、山坡的砂质地。分布辽宁、吉林、内蒙古、甘肃、新疆、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及安徽北部等地。现广布于欧洲及亚洲温带地区。主要野生在盐碱荒地和沙漠边缘及河流两岸、冲积平原、河泊周围及戈壁荒滩上。现已有引种栽培驯化。
繁殖方法
因地制宜选择以下3种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选地整地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应以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透气性沙质壤土为宜。地势低洼、易涝、易干旱的黏质和石灰质地块不宜栽种。整地前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厩肥1000~2000kg,全面深耕,深30~40cm,耙细、整平,做成畦床,按8m×1.2m作畦,畦高8~18cm、宽30~40cm,两畦之间留作业道40cm左右,并在两畦之间增设隔离带,以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
因种子细小,直接播种不易出苗,应先处理种子。处理方法:将种子装入布袋,用清水浸泡24小时,期间换水1~2次,届时取出摊开,厚度1~2cm,放在15℃的地方,盖上潮湿的遮盖物(如麻袋、布袋等),当有50%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播种时先将种子拌入1:10的清洁细沙,在畦上开沟条播,行距30cm,沟深0.5~1cm,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之后覆土0.5cm,稍镇压后浇水,再覆盖草帘或稻草等保湿。待小苗欲出土时在傍晚或多云的天气撤下覆盖物,培育1年即可移栽。
根茎繁殖
选取2年生以上的根茎,切成10~15cm长的小段,按株距30cm、行距25cm开穴,穴深10~15cm,穴口宽15cm,每穴平栽2~3个根段,覆土10cm,浇水。华北地区3月中旬、东北地区4月中旬栽培,30天左右陆续出苗。
分株繁殖
在植株枯萎后或在春季萌动前,将根茎及根从株丛中挖出进行移栽。药用价值
性味
甘苦,凉。
①《陕西中草药》:"味淡涩,性凉,有小毒。"
②《新疆中草药手册》:"味甘苦,性平,有小毒。"
归经
归肝经。
功能主治取干燥罗布麻根(切碎)5钱(约16克),加水300毫升左右,浸泡12小时后用文火煎1小时,冷却过滤,得滤液约200毫升,加入尼泊金酯少许,即制成80%的煎剂。凡Ⅱ度或Ⅲ度充血性心衰病人入院后给煎剂每次100毫升,日服2次。心率减至70~80次/分时,改为维持量,每日1次,每次50毫升左右。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50例,于用药后3~5天开始分析强心效果,结果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心率减慢至正常范围)31例,有效(症状、体征有一定改善,心率减慢但未至正常)16例,无效3例。
多致病人服药后在3天内心率逐渐降至80次以下,最快的服药2次后降至正常,最慢者5天降至正常。降至正常后,一般心衰的其它症状、体征也都明显好转或消失。此后即改用维持量。部分病人用药后,在心电图上呈现毛地黄效应样改变,S-T段斜行下降,并与T波前段融合。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主要是消化道方面,以恶心、腹泻最多见;如能及时减量,反应可减轻或消失,反之则继续发展而出现呕吐。心脏方面的副作用主要是心动过缓和期前收缩,及时停药后可消失。
532 阅读 21-09-04
352 阅读 21-09-04
3687 阅读 21-09-04
1499 阅读 21-09-04
240 阅读 2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