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吴茱萸的介绍 吴茱萸(学名Tetradiumruticarpum,原名Euodiaruticarpa),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

吴茱萸 0关注

吴茱萸概述

吴茱萸的介绍 吴茱萸(学名Tetradiumruticarpum,原名Euodiaruticarpa),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 [详情]
  • 中英文名称: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 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

精选图文

更多

吴茱萸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

吴茱萸的介绍

吴茱萸(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
吴茱萸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吴茱萸的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
吴茱萸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吴茱萸的形态特征


吴茱萸叶有小叶5-11片,小叶薄至厚纸质,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8厘米,宽3-7厘米,叶轴下部的较小,两侧对称或一侧的基部稍偏斜,边全缘或浅波浪状,小叶两面及叶轴被长柔毛,毛密如毡状,或仅中脉两侧被短毛,油点大且多。


吴茱萸的花序顶生;雄花序的花彼此疏离,雌花序的花密集或疏离;萼片及花瓣均5片,偶有4片,镊合排列;雄花花瓣长3-4毫米,腹面被疏长毛,退化雌蕊4-5深裂,下部及花丝均被白色长柔毛,雄蕊伸出花瓣之上;雌花花瓣长4-5毫米,腹面被毛,退化雄蕊鳞片状或短线状或兼有细小的不育花药,子房及花柱下部被疏长毛。
吴茱萸的花期4-6月。


吴茱萸的果序宽(3-)12厘米,果密集或疏离,暗紫红色,有大油点,每分果瓣有1种子;种子近圆球形,一端钝尖,腹面略平坦,长4-5毫米,褐黑色,有光泽。
吴茱萸的果期8-11月。

吴茱萸的生态习性

吴茱萸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山坡地、平原、房前屋后、路旁均可种植。中性,微碱性或微酸性的土壤都能生长,但作苗床时尤以土层深厚、较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佳。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

吴茱萸的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每亩施农家肥2000 -3000千克作基肥,深翻暴晒几日,碎土耙平,作成1-13米宽的高畦。
移栽后要加强管理,干旱时及时浇水,并注意松土、除草。每年于封冻前在株旁开沟追施农家肥。当株高1-1.5米时,于秋末剪去主干顶部,促使多分枝。开花结果树应注意开春前多施磷、钾肥。老树应适当剪去过密枝,或砍去枯死枝或虫蛀空树干,以利更新。

整枝修剪
幼树株高80-100厘米剪去主杆顶梢,促其发芽,在向四面生长的侧枝中,选留3-4个健壮的枝条,培育成为主枝;第2年夏季,在主枝叶腋间选留3-4个生长发育充实的分枝,培育成为副主枝,以后再在主枝上放出侧枝。经过几年的整形修剪,使其成为外圆内空,树冠开阔,通风透光,矮杆低冠的自然开心形的丰产树型,3-4年之后便可进入盛果期。每年冬季还要适当地剪除过密枝、重叠枝、徒长枝和病虫枝。结枝梢粗壮、芽饱满的枝条应予保留,均能形成结果枝。每次修剪之后,都要追施1次肥料,以恢复树势。
植株进入衰退期后,长势逐年减弱,花芽减少,产量下降,此时可将老树砍伐,抚育根际萌蘖的幼苗,进行更新复壮。

吴茱萸的繁殖方式

吴茱萸用根插、枝插和分蘖繁殖。

根插繁殖
选4-6年生、根系发达、生长旺盛且粗壮优良的单株作母株。于2月上旬,挖出母株根际周围的泥土,截取筷子粗的侧根,切成15厘米长的小段,在备好的畦面上,按行距 15厘米开沟,按株距10厘米,将根斜插入土中,上端稍露出土面,覆土稍加压实,挠稀粪水后盖草。2个月左右即长出新芽,此时去除盖草,并浇清粪水1次。苗高5厘米左右时,及时松土除草,并浇稀粪水1次。翌春或冬季即可出圃定植。移栽方法是:接株行距2米×3米,挖穴深60厘米左右,穴径为50厘米,施人腐熟基肥10千克。每穴栽1株,填土压实浇水。

枝插繁殖
进1-2年生发育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取中段,于2月间,剪成20厘米长的插穗,插稿须保留3个芽眼,土端截平,下端近节处切成斜面。将插穗下端插入1毫升/升( ppm)的吲哚丁酸溶液中,浸半小时取出,按株行距10厘米×20厘米斜插入苗床中,入土深度以穗长的2/3为宜。切忌倒插。覆土压实,浇水遮荫。一般经1-2个月即可生根,地上酃芽抽生新枝,第二年就可移栽。

分蘖繁殖
吴茱萸易分蘖,可于每年冬季距母株50厘米处,刨出侧根,每隔10厘米割伤皮层,盖土施肥覆草。翌年春季,便会抽出许多的根蘖幼苗,除去盖草,待苗高30厘米左右时分离移栽。

吴茱萸的病害防治

煤病
又称煤污病,是由于蚜虫、蚧壳虫在吴茱萸上为害,诱发不规则的黑褐色煤状斑。后期叶片和技干上覆盖厚厚的煤层,病树开花结果少。
防治方法

蚜虫和蚧壳虫发生期喷洒2000-3000倍稀释的40%乐果乳油剂,或25%亚胺硫磷800~1000倍液,每隔7天1次,连打2~3次.发病期喷1:0.5:150-200波尔多液,10~14天1次, 连打2~3次。


锈病
该病主要危害吴茱萸的叶子,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近圆形不太明显的黄绿色小点,橙黄色小疱斑,致使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喷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天打一次。

老木虫
幼虫在树干内蛀食,茎干中空死亡,7~10月份在离地面30厘米以下主干上出现未状胶质分泌物、木屑和虫粪。
防治方法
用小刀刮去卵块及初孵虫。幼虫蛀入木质内部,可在蛀孔外灌入可湿性六六六粉50倍液,或用药棉浸80%敌敌畏原液塞入蛀孔,封住洞口杀幼虫。

吴茱萸的分布区域

吴茱萸产秦岭以南各地,但海南未见有自然分布,曾引进栽培,均生长不良。
吴茱萸在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
吴茱萸在日本也有。

吴茱萸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吴茱萸的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果实类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绿黄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有花萼及果柄,被有黄色茸毛。质硬而脆。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以饱满、色绿、香气浓郁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类圆形,中央分为5室。外果皮表皮细胞1列,类圆形,排列整齐,大多含 橙皮甙结晶;可见多数气孔和少数非腺毛及非腺毛脱落后的疤痕。中果皮较厚,散有纤维束和多数大型油室,直径120-180μm,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近内果皮尤密,簇晶直径12-16μm。内果皮4-5列薄壁细胞,长方形,切向排列,较中果皮细胞小。果实每室内有1粒种子,类三角形,种皮石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壁较厚,种皮内全为胚乳组织。

吴茱萸的文化背景

传说故事
春秋战国时代,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称为吴萸。有一年,吴国将吴萸作为贡品进献给楚国,楚王见了大为不悦,不听吴臣解释,将其赶了出去。幸亏楚国有位精通医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吴萸,并种在自家的院子里。一日,楚王受寒而旧病复发,胃疼难忍,诸药无效。此时,朱大夫将吴萸煎汤治好了楚王的病。当楚王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前往吴国道歉,并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萸。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朱大夫的功劳,楚王把吴萸更名为吴茱萸。

热门文章推荐

相关问答

猜你喜欢

热门植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