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绿中文学名弯叶日中花,拉丁文名Mesembryanthemum uncatum Salm-Dyck,又名舌叶花、佛手掌。叶片宽而厚实,呈长条形,似动物的舌头,别名也由此而来,叫舌叶花 。
多年生,茎肉质,叉状分枝。叶片舌状或三角状线形,肥厚多肉,鲜绿色,交互对生,紧密排成2列,长约6厘米,宽约1.5厘米,顶端具钝弯钩,基部合生。花顶生,具细长梗,橙黄色,直径约2厘米;花瓣和雄蕊均多数;花托膨大。花期5-6月。
喜温暖,较耐旱,但畏高温。
原产非洲南部。我国栽培供观赏。
温度
最好保持在十八到二十二度。过高过低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在夏季,温度高于三十度时,要适当降温,不然植株会受害。在冬季,温度必须高于五度才能保证安全过冬,温度太低会受冻害。
光照
宝绿喜欢半阴的环境。因此要避免太强烈的光照,但也不可太阴暗。在五月份到九月份,遮光度在百分之五十就可以。平时,散射光照射比较适宜。这样,它的长势和开花都有利。在冬季,光照时间可以适当长一些。
浇水
主要浇水的时段是春季和秋季。在盆土干了、叶片微微有些变软的时候,适量浇一点水,切勿过多。总体的原则是“干湿相见但稍微偏干”。
施肥
成长旺盛期间需要。在此阶段,每半个月追施一次肥料,选择含有氮、磷、钾的复合肥。这样可以促进它的长势和开花。入秋之后,不要再用氮肥,磷、钾肥可以适量用。进入冬季,就不需要施肥了。
换盆
每两年左右换盆一次。一般在春季前后进行。选择疏松、透气、排水好的砂质土。菊科可将腐叶土、园土和粗砂混合。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换不换。
分株或播种繁殖。分株一般在春季结合换盆进行,将老株丛切割若干丛,另行上盆栽植即可。生长期每2-3个星期施用一次稀薄有机液肥。冬季要节制浇水,盆土湿润但不能积水。
气温
宝绿的家庭养护应特别重视越冬和过夏期间的管理。当环境气温超过32℃,植株将进入半休眠状态,此时应将盆栽植株搬放至阴凉处,停肥控水,保持盆土略呈干燥,注意环境通风透气,待秋凉后再恢复正常的水肥供应。冬季应保持棚室温度不低于10℃,维持盆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改浇水为喷水,停止施肥,确保其能安全过冬。家庭繁殖通常于9月至10月间进行扦插,扦插基质可用干净的湿沙,待切口收干后再将其插入沙床中,维持20℃左右的生根适温,一个月后即可生根,待其新根长至2厘米至3厘米长时,再行移栽上盆。
日照
摆放密度为每平方米18~24盆。佛手掌性耐干旱,平时要等植株叶片发蔫时再进行浇水,否则叶片易徒长,花芽分化也较少。宝绿不喜大肥,通常在夏秋二季里每隔半月追施一次稀薄的液体肥料即可。充足的日光照射,对于宝绿正常生长、发育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低温阶段应该保持全日照。佛手掌忌高温,怕低温,其生长适温为16~28℃,越冬温度不宜低于5℃。当环境温度超过30℃以上时,植株便会处于半休眠状状。
管理
可将出圃的盆栽宝绿置于相对湿度为70%~80%、环境温度为20~25℃、每天接受直射日光不少于4小时之处进行存放。保持环境通风良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周,于运输前的第4天应该停止浇水,否则叶片发脆容易受损。主要由镰孢属(Fusarium)轮枝孢属(Verticillium)真菌和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细菌分别引起的枯萎病、黄萎病和青枯病等的总称。引起枯萎病的镰孢属真菌有较高的寄生专化性,如尖镰孢菌(Fusa-riumoxysporum)有70多个专化型分别侵染一定的寄主,轮枝孢属真菌虽然同种的寄主范围很广,但致病力有明显的不同,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在不同寄主上致病性也有明显差异。受害植株维管束被侵染,一般至成株期才显症状。初期叶片呈失水状,或出现黄色斑块、网纹状褪色斑等,重病株叶片相继脱落,最终全株枯死。有的病株明显矮化。主要特征是维管束变黄褐色或褐色。细菌青枯病挤压维管束横断面有乳白色粘液渗出,镰孢菌枯萎病有时在茎基表面长出粉红色霉层。
萎蔫病的地理分布随病菌生长温度的不同而异。青枯细菌生长适温较高(28~36℃),主要分布于南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黄萎病菌生长的适温为25~28℃,主要分布于温带。
病菌从根部伤口或根毛侵入,在导管内定殖为害。病原真菌以菌丝体、厚壁孢子和微菌核在土壤、病残体或肥料中越冬并可存活多年。病害在田间主要通过灌溉水等传播;带菌可远距离传播。防治途径主要有实行严格的检疫保护无病区,病区选种抗病、实行、消毒带菌种子,重病田实行改种或土壤消毒。
410 阅读 21-09-04
578 阅读 21-09-04
578 阅读 2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