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慈姑(野慈姑的介绍 野慈姑,为泽泻科,慈姑属,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较粗壮,末端膨大或否。挺水叶箭形,叶片长短、宽窄变异很大,通常顶裂片短于侧裂片。花单性;花被片反折,外轮花被片椭圆形或广卵)

野慈姑 0关注

野慈姑概述

野慈姑的介绍 野慈姑,为泽泻科,慈姑属,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较粗壮,末端膨大或否。挺水叶箭形,叶片长短、宽窄变异很大,通常顶裂片短于侧裂片。花单性;花被片反折,外轮花被片椭圆形或广卵 [详情]
  • 中英文名称:野慈姑 Sagittaria trifolia var. sinensis
  • 别名:慈姑、水慈姑、狭叶慈姑、三脚剪、水芋

精选图文

更多

野慈姑功效与作用

野慈姑

野慈姑的介绍

野慈姑,为泽泻科,慈姑属,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较粗壮,末端膨大或否。挺水叶箭形,叶片长短、宽窄变异很大,通常顶裂片短于侧裂片。花单性;花被片反折,外轮花被片椭圆形或广卵形,内轮花被片白色或淡黄色,种子褐色。花果期,5-10月。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上海地区有野生分布。

野慈姑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较粗壮,末端膨大或否。挺水叶箭形,叶片长短、宽窄变异很大,通常顶裂片短于侧裂片,比值约1:1.2-1:1.5,有时侧裂片更长,顶裂片与侧裂片之间缢缩,或否;叶柄基部渐宽,鞘状,边缘膜质,具横脉,或不明显。花葶直立,挺水,高(15-)20-70厘米,或更高,通常粗壮。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长5-20厘米,有时更长,具分枝1-2枚,具花多轮,每轮2-3花;苞片3枚,基部多少合生,先端尖。

花单性;花被片反折,外轮花被片椭圆形或广卵形,长3-5毫米,宽2.5-3.5毫米;内轮花被片白色或淡黄色,长6-10毫米,宽5-7毫米,基部收缩,雌花通常1-3轮,花梗短粗,心皮多数,两侧压扁,花柱自腹侧斜上;雄花多轮,花梗斜举,长0.5-1.5厘米,雄蕊多数,花药黄色,长1-1.5(-2)毫米,花丝长短不一,约0.5-3毫米,通常外轮短,向里渐长。瘦果两侧压扁,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倒卵形,具翅,背翅多少不整齐;果喙短,自腹侧斜上。种子褐色。花果期,5-10月。2n=22。本种植株高矮、叶片大小及其形状等变化异常复杂。前人根据局部差异曾发表了许多种、亚种、变种、变型等。根据多年野外实地观察,以及查阅大量标本认为,在慈姑种下保留1变种,1变型为宜。

野慈姑的生态习性

生于湖泊、池塘、沼泽、沟渠、水田等水域。

野慈姑的分布区域

产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除西藏等少数地区未见到标本外,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野慈姑的繁殖方式

通常用球茎或顶芽进行繁殖。在3月下旬将种球茎催芽,或4月上旬露地插顶芽育苗。5月上旬种植布置于园林水景的深洼地。

野慈姑的品种分类

变型植物

本变型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细弱;匍匐根状茎末端通常不膨大呈球形;叶片明显窄小,呈飞燕状,全长约15厘米,或更长,顶裂片与侧裂片宽约0.5-1.5厘米;花序多总状,通常具雌花(1-)2-3轮,稀圆锥花序,仅具1枚分枝,无雌花,罕1轮雌花。2n=22。产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及四川、贵州等省区。生于平原、丘陵或山地的湖泊、沼泽、沟渠、水塘、稻田等水域的浅水处。可作家畜、家禽饲料;亦用于花卉观赏。


变种植物

本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高大,粗壮;叶片宽大,肥厚,顶裂片先端钝圆,卵形至宽卵形;匍匐茎末端膨大呈球茎,球茎卵圆形或球形,可达5-8×4-6厘米;圆锥花序高大,长20-60厘米,有时可达80厘米以上,分枝(1-)2(-3),着生于下部,具1-2轮雌花,主轴雌花3-4轮,位于侧枝之上;雄花多轮,生于上部,组成大型圆锥花序,果期常斜卧水中;果期花托扁球形,直径4-5毫米,高约3毫米。种子褐色,具小凸起。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广泛栽培。日本、朝鲜亦有栽培。球茎可作蔬菜食用。

热门文章推荐

相关问答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热门植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