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蕨科多年生地被型蕨类,根茎很短,叶片呈圆弧形往斜上方生长,多半躲在树荫下,圆卵形的是营养叶,叶形狭长,沿着叶缘长着一整排孢子囊的是繁殖叶。蕨类是古老植物中的大家族,其中凤尾蕨是台湾地区极普遍的原生蕨类,在山麓、平野、庭院、园边。
都可见到它的踪迹,包括箭叶凤尾蕨、鸡足凤尾蕨、细叶凤尾蕨、掌凤尾蕨、岩凤尾蕨、鳞盖凤尾蕨、三角凤尾蕨、蓬莱凤尾蕨、天草凤尾蕨, 等二十馀种。
凤尾草的别名很多,主要以其叶形和生态环境来命名。全丛颜色嫩绿,叶片披拂,极有风姿,配山石盆景尤妙。地栽应选背阴湿润处,可供成片、成行绿化。叶可配插花。盆栽可点缀书桌、茶几、窗台和阳台,也适用于客厅、书房、卧室做悬挂式或镶挂式布置。全草都可以供药用,它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止泻的功效、强筋活络等效,民间多用于治痢疾/和止泻。
它是陆生矮小多年生蕨类植物,它的高一般在35—45厘米左右,凤尾蕨的根很粗壮,但它的茎比较短,它是直立生长的,并且有有黑褐色条状披针形鳞片。
叶二型,簇生,纸质,无毛;叶柄禾秆色,光滑;能育叶卵圆 形,长25-30厘米,宽15-20厘米,一回羽状,但中部以下的羽叶通常分叉,有时基部一对还有1-2片分离小羽片宽1-1.5厘米,边缘锐尖锯齿。孢子囊群沿羽叶顶部以下的叶缘连续分布,像一条突起的虫卵一样,孢子是褐色的,囊群盖狭条形。
凤尾蕨为凤尾蕨科的小型陆生蕨,叶二型;不育叶为一回羽状复叶,羽片条形,上部羽片基部下延,在中轴两侧形成狭翅,上部的羽片无柄,不分裂,先端渐尖,长线形,全缘,顶端的羽片最长,下部羽片常有二至三叉,羽状分裂者具小羽片数枚,长线形,小羽片在叶轴上亦下延成翅,叶脉明显,细脉由中脉羽状分出,单一或二叉分枝,直达边缘,形似凤尾,故而得名;不生孢子囊的营养叶叶片较小,2回小羽片较宽,线形或卵圆形,边缘均有锯齿,孢子囊群线形,沿孢子叶羽片下面边缘着生,孢子囊群盖稍超出叶缘,膜质。
能育叶有长柄狭绒形。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井栏边阴湿处 常有生长,因此它又叫井栏边草。它的根茎短,叶簇生,叶丛小巧细柔,姿态清秀,很适合盆栽。
喜温暖阴湿环境,此草有一定的耐寒性,但低于-10度时叶梢会冻枯黄,稍耐旱,怕积水,很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钙质土壤中。
原产中国和日本,广泛分布于除云南外的长江以南,向北到河南南部。不论山地丘陵、平原、海岛或城市、乡村均有生长。多生于山谷石缝,井边或灌木林缘阴湿处。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和稍潮湿环境,也耐半阴,极耐干旱。生长适温昼温为21-26度,夜温为10-15度,耐寒,越冬温度不低于5度,冬季在室内养护,叶片仍柔嫩翠绿,冬季时要少浇水,多见阳光。
在夏季畏直射阳光,应适当遮光,否则直射时间过长会造成叶片卷曲。
栽培管理
生产标准:12cm盆,高度约为7cm,冠幅约20cm,生长周期5个月。
基质准备:以疏松、排水和通气性好的5-40mm规格的进口泥炭,将泥炭打碎加水拌匀,(加水的标准:加水拌匀后,手紧握一把泥炭,水从指缝中渗出)待上杯种植。12cm盆每盆的泥炭用量约 350毫升,一包300升进口泥炭可以装800杯左右。
上盆要求:选择专业生产的优质种苗,苗高6-7cm,冠幅5-7cm,无病虫害、无枯叶、黄叶。
上盆:对重新使用的旧盆,必须要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半个小时以上,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待用。小盆栽一般用口径为12cm规格盆子种植,种植时先在杯底垫2cm左右基质,再将筛苗移入杯中,小苗种植不宜过深,以平植株基部为宜;基质松紧适中,装至杯子9分满,1团/盆。
栽培方法
分株全年都可进行,只要注意遮荫保湿。建筑物的背阴处和屋后井边较多野生品种,也可将其挖取上盆。用孢子繁殖则应在孢子成熟后,用信封收集起来,然后撒在由腐叶土和碎砖混合的基质上,放阴湿处,不久即可萌发,待苗长至一程度时分栽上盆。栽培时宜用排水、保水性好的基质,可用园土、泥炭和碎砖各1份配制。上盆前,盆底最好垫上碎砖作排水层。
生长期要保持盆土湿润,并经常喷水使其周围环境有较高的湿度,这一点对其健壮生长,增加其青翠外观很有关系。新换盆的,半年内可以不必施肥,以后每月施二次有机液肥。养植环境以不见阳光的背阴湿润处为好,多受直射光照容易干燥枯瘪,叶尖易出现枯黄。
养护管理
水肥管理:凤尾蕨宜保持盆土湿润,生长季节水分应供应充足,一般可以2-3天浇水一次即可。虽然要保持土壤湿润,但对凤尾蕨来说,浇水间隔期间轻度的干燥也是无妨的。凤尾蕨也不能浇水过多,水分过多会可导致叶片脱落。
温度管理:凤尾蕨适宜的温度为16℃~28℃,高于30℃或低于15℃皆生长不良,过冬时不能低于5℃,冬季养护需要加温设备,如果没用加温设施,可采用双层保温设施,冬季下午在温度下降到22-24度时要及时封棚。夏季养护需要有降温设备(抽风机和水帘)。如果没有加温和降温设备,夏天中午要加强遮荫和通风,补充叶面水和地面水达到降温的目的,同时不宜采用远距离的连栋大棚,而应采用独立单顶棚。
湿度管理:喜高湿环境,不耐干燥,养护期间应勤向植株及生长环境喷水增湿,适宜的湿度为75%-80%左右,过于干燥会造成叶片边缘枯黄,甚至全叶枯黄。
光照管理:凤尾蕨为长绿草本附生蕨类,喜温暖半阴环境,适合散射光照,不能让阳光直射,否则易萎蔫卷曲,种植后15天,光照控制在2000-3000Lux较为适合小苗的生长,种植后第一个月,总体光照控制在3000 -4000Lux较为适合。种植后第二.个月总体光照控制在6000-7000Lux较为合适。第三、四、五个月总体光照控制在7000-8000Lux左右较为适合。冬季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控制在10000Lux以上,光线过强导致植株叶缘发焦、脱落,叶片卷缩,生长受阻。
凤尾蕨既没有花,又没有种子,凤尾蕨原来是以无性孢子生殖的,凤尾蕨的孢子在孢囊中发育成熟后,就爆裂离开母体,飞播到地上,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又发育成了一株新凤尾蕨。凤尾蕨的繁殖主要用分株法,用孢子繁殖也较容易。
蚜虫、红蜘蛛:环境不良引起,可用有效成分1%甲氨基阿维菌素2000倍防治。
根腐病:可用80%代森锰锌1000倍液,或2%宁南霉素1000倍,芸苔素内酯和四霉素混合:2000倍:1500倍防治。
盆栽注意
喜半阴,遮住的阳光或透过窗帘的充足光照。植物能接受的最高和最低温度。10--22度。
浇水要多 植物生长期每2-3天浇水1次,温度超过24度时每天浇水要多 植物生长期每2-3天浇水1次,温度超过24度时每天建议:如果植物干枯,请齐茎剪掉所有叶片,并浸湿盆土,新叶将会长出。
盆栽风尾蕨:所用盆器以塑料花盆为好,因为它清洁卫生,保水力强。风尾蔗喜欢含钙质较多的栽培基质,盆土可以使用掺有1%旧墙灰的砂质壤土。夏秋两季,应该每天给植株浇水一次。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冬春两季里,必须保持盆土处于微潮状态浇水不要太多。如果有条件,最好经常给植株喷洒些清水,但是所用之水应该是软水,要是收集不到雨水,可以使用凉开水,这样能够使风尾蕨的叶片显得更加青翠可爱。在凤尾蕨生长旺盛阶段,间隔两周左右追施一次稀薄的液体肥料就行。结合换盆,也可以往盆土里掺入少许毛发作为基肥。凤尾蕨受到强烈的日光直射,就会出现叶片失绿,叶尖枯萎的现象。因此,除了冬季能够使棺抹接受少量直射夜光之外,其余时间应该将其放在阴暗之处或没有日光直射的明亮地方。在l5℃至25℃的温度环境里,风尾蕨生长良好。
严寒季节,只要最低气温不低于0℃也能保证其顺利存活下来。但是此时植株会出现较多的黄叶,发生这种情况不用担心,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的逐渐升高,用不了多久植株就能长出大量新叶。注意不要急于把正在变黄的叶片剪去,因为它们在死亡前还能将体内所贮的可转运营养物质输送到正在生长的嫩叶中去。凤尾蕨的繁殖容易,如果采用分株繁殖,则可将繁茂的老株于夏季从花盆中磕出,用利刀分割成数丛另行栽种即可。如果选用孢子繁殖则可在高温季节里把成熟叶片背面的孢子小心分离下来,直接撤播于刚刚浇过一次水的盆土表面,不用覆土,只要使用—块玻璃盖在播种容器上保持湿度就行。然后将盛有孢子的栽培容器移入至无口光直射的明亮之处,在25℃左右的温度条件下,用不了多久孢子就能萌发。待小苗高约3厘米时,就可以把这些新繁殖的凤尾蕨分栽到小花盆中进行正常管理了。
原产地:原在欧洲、南非、热带亚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适应地区: 除江浙广布长江以南各省区,向北到陕西南部,向西到西藏东部。在台湾地区极普遍的原生蕨类,在山麓、平野、庭院、园边。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都有分布,日本、朝鲜也有。
西南凤尾蕨:分布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日本、菲律宾、中南半岛、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傅氏凤尾蕨:分布台湾、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南部、广东、广西、云南东南部;越南北部、日本
平羽凤尾蕨:分布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日本
斜羽凤尾蕨:分布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越南北部、日本
隆林凤尾蕨:分布广西西北部、贵州
紫轴凤尾蕨:分布四川、云南、西藏;印度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
多羽凤尾蕨: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越南、柬埔寨
林下凤尾蕨:分布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日本、越南、泰国、印度北部、尼泊尔、不丹、锡金、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条纹凤尾蕨:分布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东北部、云南东南部;日本、越南北部
溪边凤尾蕨:分布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日本、菲律宾、夏威夷群岛、斐济群岛、马来西亚、老挝、越南、印度北部、锡金、尼泊尔
剑叶凤尾蕨:分布浙江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西南部、四川、云南南部;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北部、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波利尼西亚、斐济群岛、澳大利亚
阔叶凤尾蕨: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越南北部
欧洲凤尾蕨:分布河南西南部、陕西南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西部、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日本、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斐济群岛、夏威夷群岛
可作为青草茶的原料,全株可药用。
355 阅读 21-09-04
279 阅读 21-09-04
572 阅读 21-09-04
237 阅读 21-09-04
473 阅读 2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