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别名因尘,茵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天蒿,臭蒿,婆婆蒿,野兰蒿。味苦、辛。入肝、胆经。清热利湿、退黄、解毒疗疮。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禁用。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1.用于黄疽。本品苦泄下降,寒能清热,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出,故为治黄疽要药。若身目发黄,小便短赤之阳黄证,常与桅子、黄柏、大黄同用,如茵陈篙汤;若黄疽湿重于热者,可与获荃、猪荃同用,如茵陈五荃散;若脾胃寒湿郁滞,阳气不得宣运之阴黄,多与附子、干姜等配用,如茵陈四逆汤。
2.又用于湿温,湿疹,湿疮。取其清热利湿之功,故亦可用于湿疮痰痒,可与黄柏、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等同用。也可煎汤外洗。
3.茵陈篙含篙属香豆精、a一对轻苯氧基一6一甲氧基5,7一二轻基色酮、绿原酸、咖啡酸,以及汗旅烯、茵陈炔酮、茵陈烯酮、茵陈炔、茵陈素和4一经基苯乙酮等。滨篙含篙属香豆素、对经基苯乙酮、脂肪油、挥发油(挥发油中含a-和份旅烯、按叶素、丁香油酚、侧柏醇、侧柏酮等)。 茵陈篙有显著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泄量,并能解热和降压。其煎剂对人型结核菌有完全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对ECHOI,病毒有抑制作用。
4.临床无严重不良反应。个别病例有头昏、恶心、上腹饱胀及灼热感。多在用药第二周内出现,以后逐渐消失。蓄血发黄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茵陈的其它功效
(1)积滞便秘。大黄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对实热便秘尤为适宜。
(2)血热吐此,目赤咽肿。大黄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效。
(3)热毒疮疡,烧烫伤。内服外用均可。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疗疖。
(4)痢血证。大黄有较好的活血逐痕通经作用,其既可下痕血,又清痢热,为治疗娜血证的常用药物。
茵陈的食用方法
1. 茵陈粥
【用料】茵陈30~60克,粳米(不能用糯米代替)50~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茵陈洗净,煎汁,去渣,放入粳米后加水适量煮粥,欲熟时加入适量白糖,稍煮1~2沸即可。
【用法】每日分2~3次服,疗程7~10日为宜。
【作用】利湿热,退黄疸。
【宜忌】适宜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小便不利,尿黄如浓茶色。茵陈煮粥宜稀薄。
2. 茵陈减肥茶
菌陈、金樱子、草决明、山碴、荷叶各等份。将上药经适当干燥后,粉碎成粗末,混合,装于瓷罐中封贮备用。每天1次,每次取上末3一6克,用沸水冲泡5分钟,代茶饮服。功效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降脂减肥。适用于肥胖症。
3. 茵陈蚬肉汤
【配料】蚬肉一碟,茵陈一小把。
【制作】将上二味整理干净,把茵陈用纱布包好,与现子置沙锅内加适量清水煎汤即成。
【用法】以汤代茶,频频饮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茵陈为治黄疽要药,能使体内黄疽从小便排出。舰肉对恢复肝功能有较明显的辅助作用。
【主治】急性黄疽性肝炎,症见面目黄,色较鲜明,尿黄赤,胁痛,口干苦,身困重,腹胀等。
4. 绵茵陈蜜枣鲫鱼汤
【材料】绵茵陈45克,蜜枣4个,鲫鱼1条,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绵茵陈洗净,稍浸泡。鲫鱼宰洗净,慢火煎至两面微黄。猪瘦肉洗净。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瓦煲内,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2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用量。
选购保存
以质嫩、绵软、灰绿色、香气浓者为佳。应置于干燥的地方保存,并注意防潮。
上一篇:五指毛桃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枣子的功效与作用,枣子的营养价值